工艺美术
兰溪横溪这位非遗传承人,潜心于保护太公画技艺
在位兰溪东北部的文化名镇横溪,有一群潜心于书画创作的农民文艺爱好者和非遗文化传承人,他们或钻研山水画、人物画,或执着于毛笔书法。陈鹏宴,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主攻的方向是都市人不太了解的太公画。
1972年出生的陈鹏宴是兰溪市横溪镇双溪村人,他在自己创办的三溪草堂书面工作室,一年要创作十几幅太公画。“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看到祠堂里挂着太公画,对于民间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陈鹏宴从小喜画,1993年,他有幸经父亲朋友介绍,认识了浦江籍人物画家张友春先生,并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师傅张友春擅长画古代人物,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学了不少太公画传统技法。“每周,我都会骑自行车去老师家,带着画作让老师指点。”
陈鹏宴介绍,太公画又称人像、高祖像、祖宗画,是民间张挂的祖宗画像。它是中国古代孝道的体现,是儒学向民间发展的一个例证。随着生产关系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画种已经逐步消亡。我国太公画有悠久的历史,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太公画于2017年被列入兰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太公画主要以六尺宣纸为主,如工具笔、墨、界尺,颜料更为重要,原来的朱砂都是德国进口的。太公画上的金一般都是24K金箔。太公画在绘画技巧方面,主要用线条勾勒,淡墨渲染,面部明暗凹凸依靠“色”渲染出来。用色线腹勾五官,使墨与色浑然一体,不见笔痕。有的甚至皱纹、雀斑、肉痣、老年斑等生理特征,无不刻画精细逼真,惟妙惟肖,使人见画如见真人。太公画上的人物,除个别较有个性外,大多模样雷同。其主要原因是:画中人物多是高祖,距离上像年代久远,人物具体面貌已无从了解,有的也只是从家谱上片言只语得来,或来源于族中人口头的传说,所以只能根据家谱上的描述,凭自己的想象而绘画出来。
为了保护太公画,陈鹏宴至今已修复太公画几百幅,有的经过明、清艺人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一批珍贵的头像及画决,非常珍贵。陈鹏宴说:“由于现代人不懂得传统艺术的价值所在,有的当破旧物品卖掉。我有机会也会收购过来修复保护。等时期成熟时,我会出一本图文并茂的中国古代太公画遗像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