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癞子锣鼓


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癞子锣鼓(2)

梁平癞子锣鼓是重庆市梁平县的一种传统音乐。

梁平癞子锣鼓的乐器有二鼓、马锣、钹、大锣、钩锣、镲子六种,乐队由五人组成,打马锣者兼打钩锣。梁平癞子锣鼓具有声音洪亮、气氛热烈、音韵起翘、耐人寻味等特点,常在节日盛会、开业庆典、生日礼仪、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演奏。

2006年,梁平癞子锣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快速导航

中文名
梁平癞子锣鼓
遗产类别
传统音乐
遗产编号
Ⅱ-53
申报地区
释 义
汉族民间器乐
相关名词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乐
地区
重庆市
申报时间
2006年

1概述

编辑

梁山癞子锣鼓,是流行于重庆市梁平县,以锣和鼓为主要乐器、以“18癞子”为主要曲调的 一种打击民乐。因梁平县梁山癞子锣鼓梁山癞子锣鼓在1952年前称梁山县,故名“梁山癞子锣鼓”。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起源年代已不可考。据清代该县文人蓝逸清的《竹枝词》记载,梁平癞子锣鼓应该在明清之际就已广为流传。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梁平癞子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起源

编辑

根据当地传说,梁山癞子锣鼓起源于唐朝,但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传说一日, 皇帝无事,找来身边随从打锣,梁山癞子锣鼓梁山癞子锣鼓由于缺一人打马锣,得知狱中有一人可用,皇帝就差人到监狱中找来。此人聪明能干、刻苦好学,马锣打得很好,皇帝十分高兴,就把他留在身边的锣鼓班子里,常年习练锣鼓。由于他是狱中犯人,与常人有别,皇帝就给他立了一条规矩:凡打锣时他一人不能坐只能站着打。所以,马锣也叫"站场"。延续至今,凡打马锣者都须站立而不得入座。后人为了表示对皇帝和锣鼓创始人的崇拜和敬仰之情,凡在农家院打锣鼓,都必须在正室(俗称堂屋)打,尽管经过数代的传承,这种习惯却始终都不曾改变。

3特色

编辑

全国各地锣鼓流派甚多,但梁山癞子锣鼓不同于其它派别,它风格特殊独具一 格。梁山癞子锣鼓是以"十八癞子"的梁山癞子锣鼓梁山癞子锣鼓锣鼓引子为代表,主要有"老癞子"、"花癞子"、"鸳鸯癞子"、"刁癞子"、"干癞子"、"重葫芦"、"南山网"等。其中十八癞子的主要曲目有《老癞子》、《佬癞子》、《花癞子》等。头与尾常用的曲目有《金银灯》、《战灵芝》、《急尾子》。在演奏过程中,一口气要打十八个段子,分别由三个段子组成一组,共六组,每个组必有马锣开头的段子、钹开头的段子和大锣开头的段子。梁山锣鼓6种乐器,分别由5人组合参与,其中打马锣者兼打钩锣。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包括"金银灯"、"金银花"、"红绣鞋"等上百种锣鼓引子。在运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锣鼓引子,在几种乐器共同配合下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锣鼓引子。尽管梁山锣鼓受家族传承方式的影响,相邻各地域的锣鼓引子的打法都各具特色,但"十八癞子"在梁平县范围内由几十个锣鼓班子同时演奏,都能做到天衣无缝、规范统一。

4要领

编辑

要学好梁山锣鼓,首先要熟记锣鼓引子的谱子,做到:"心合口,口合手 ,心口手三合一",在使用过程中各种乐梁山癞子锣鼓梁山癞子锣鼓器不得串位、混杂。需打出:"音韵起翘,轻重缓急、干净洁白"十二字要领。要打好梁山锣鼓非一朝一日之功夫,需要勤学苦练,熟练掌握。

梁平癞子锣鼓的乐器有二鼓、马锣、钹、大锣、钩锣、镲子六种,乐队由五人组成,打马锣者兼打钩锣。梁平癞子锣鼓具有声音洪亮、气氛热烈、音韵起翘、耐人寻味等特点,常在节日盛会、开业庆典、生日礼仪、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演奏,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聚奎镇的锣鼓远近闻名,技艺超群,是梁山锣鼓盛行地之一。明达镇礼让镇的锣鼓也颇有影响,独具特色。此外,仁贤镇蟠龙镇也广为盛行。一些地方条件艰苦,没有足够的锣鼓练习,就用脸盆当作锣鼓使用。

5意义

编辑

梁山锣鼓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它是梁山祖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是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主要文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癞子锣鼓化娱乐活动方式。由于它具有声音洪亮、气氛热烈、耐人寻味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解放以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梁山癞子锣鼓的发掘、整理,收集了大量的锣鼓引子,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锣鼓比赛,营造节日气氛,丰富文化生活。

1986年,韩国长江中下游民族风情考察团一行专程来梁平考察,目睹了梁山癞子锣鼓表演后称赞道:"梁山癞子锣鼓风格独到,乡土气息浓厚,颇具民族特色,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日本民间文化研究考察团来梁平县了解梁山锣鼓,专家们对此高度评价。

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癞子锣鼓目前一些艺人相继去世,现有艺人年岁已高,年轻人又不愿学打锣鼓,故锣鼓艺人日渐减少,只得将原有的乐班合并演奏。在此情势下,梁平癞子锣鼓濒临灭绝。

6词条图册

  • 梁平癞子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