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目录
梁平癞子锣鼓
梁平癞子锣鼓是重庆市梁平县的一种传统音乐。
梁平癞子锣鼓的乐器有二鼓、马锣、钹、大锣、钩锣、镲子六种,乐队由五人组成,打马锣者兼打钩锣。梁平癞子锣鼓具有声音洪亮、气氛热烈、音韵起翘、耐人寻味等特点,常在节日盛会、开业庆典、生日礼仪、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演奏。
2006年,梁平癞子锣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全国各地锣鼓流派甚多,但梁山癞子锣鼓不同于其它派别,它风格特殊独具一 格。梁山癞子锣鼓是以"十八癞子"的梁山癞子锣鼓锣鼓引子为代表,主要有"老癞子"、"花癞子"、"鸳鸯癞子"、"刁癞子"、"干癞子"、"重葫芦"、"南山网"等。其中十八癞子的主要曲目有《老癞子》、《佬癞子》、《花癞子》等。头与尾常用的曲目有《金银灯》、《战灵芝》、《急尾子》。在演奏过程中,一口气要打十八个段子,分别由三个段子组成一组,共六组,每个组必有马锣开头的段子、钹开头的段子和大锣开头的段子。梁山锣鼓6种乐器,分别由5人组合参与,其中打马锣者兼打钩锣。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包括"金银灯"、"金银花"、"红绣鞋"等上百种锣鼓引子。在运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锣鼓引子,在几种乐器共同配合下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锣鼓引子。尽管梁山锣鼓受家族传承方式的影响,相邻各地域的锣鼓引子的打法都各具特色,但"十八癞子"在梁平县范围内由几十个锣鼓班子同时演奏,都能做到天衣无缝、规范统一。
要学好梁山锣鼓,首先要熟记锣鼓引子的谱子,做到:"心合口,口合手 ,心口手三合一",在使用过程中各种乐梁山癞子锣鼓器不得串位、混杂。需打出:"音韵起翘,轻重缓急、干净洁白"十二字要领。要打好梁山锣鼓非一朝一日之功夫,需要勤学苦练,熟练掌握。
梁平癞子锣鼓的乐器有二鼓、马锣、钹、大锣、钩锣、镲子六种,乐队由五人组成,打马锣者兼打钩锣。梁平癞子锣鼓具有声音洪亮、气氛热烈、音韵起翘、耐人寻味等特点,常在节日盛会、开业庆典、生日礼仪、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演奏,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聚奎镇的锣鼓远近闻名,技艺超群,是梁山锣鼓盛行地之一。明达镇、礼让镇的锣鼓也颇有影响,独具特色。此外,仁贤镇、蟠龙镇也广为盛行。一些地方条件艰苦,没有足够的锣鼓练习,就用脸盆当作锣鼓使用。
梁山锣鼓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它是梁山祖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是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主要文梁平癞子锣鼓化娱乐活动方式。由于它具有声音洪亮、气氛热烈、耐人寻味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解放以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梁山癞子锣鼓的发掘、整理,收集了大量的锣鼓引子,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锣鼓比赛,营造节日气氛,丰富文化生活。
1986年,韩国长江中下游民族风情考察团一行专程来梁平考察,目睹了梁山癞子锣鼓表演后称赞道:"梁山癞子锣鼓风格独到,乡土气息浓厚,颇具民族特色,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日本民间文化研究考察团来梁平县了解梁山锣鼓,专家们对此高度评价。
梁平癞子锣鼓目前一些艺人相继去世,现有艺人年岁已高,年轻人又不愿学打锣鼓,故锣鼓艺人日渐减少,只得将原有的乐班合并演奏。在此情势下,梁平癞子锣鼓濒临灭绝。